首页

第一视角脚下羞辱

时间:2025-05-26 07:29:26 作者:高质量发展看中国|小小大蒜种出“辣”经济 浏览量:19472

  央广网盐城5月23日消息(记者顾炀威)五月,正值挖蒜的时候,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南阳镇的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蒜香。大蒜是南阳镇的传统产业,走进吉兴村,万亩蒜田上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蒜农们弯腰挥铲,将一簇簇饱满的蒜头从泥土中翻出,剪柄、装筐、晾晒……绘就了一幅“蒜香”丰收图景。

  “过去种棉花,辛苦一年挣不到几个钱,现在种大蒜,每亩纯利润能有五千元!”盐城市大丰区南阳镇吉兴村党总支书记刘静指着成片的蒜田感慨。吉兴村拥有耕地7700余亩,全村大蒜种植面积达4500亩。青大蒜年产万吨以上,蒜薹年产5000多吨,是南阳镇名副其实的“大蒜第一村”。

  村里的飞宇家庭农场负责人施建兵承包了200余亩蒜田,种蒜已有6年。“今年蒜苗价格稳中有升,每亩营收五六千元不成问题。”他笑着说。家庭农场不仅带动了自家增收,更吸纳了本村及周边村民务工,日工资150至180元。“我们村就种大蒜,在家门口干活,既能顾家又能挣钱。”村民王大妈在田间边剪蒜柄边说道。

  为提升产业韧性,吉兴村成立农业发展公司,自主经营43亩大棚青蒜,并与上海企业签订了订单,“我们的大蒜辣味足、品质优,检测合格无公害的有机大蒜能卖到3元一斤,较普通蒜价高出两倍。”刘静介绍,村集体计划带动周边种不动田的农户以土地占股经营的形式参与收益,预计每年为集体增收4万元,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2024年,村集体经营收入突破104万元。

  在稳固大蒜产业的同时,吉兴村正探索“多条腿走路”。村里试种虎皮椒、丝瓜、甘蓝等新品种,推广“订单农业+直播带货”模式,拓宽增收渠道。“先试种、后推广,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他们才会跟着干。”刘静说。

  产业兴旺的同时,吉兴村的人居环境也在悄然升级。“以前河道漂满水草,现在家家门口种果树,水清岸绿。”吉兴村以“河塘清洁、道路保洁、村庄整洁”为抓手,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庄焕然一新。

  从“看天吃饭”的棉田到“土里生金”的蒜海,小小蒜头撑起乡村振兴大产业,吉兴村正将“金蒜盘”越打越响,走出一条产业旺、生态美、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钓鱼台这场会议,众多国际组织负责人、商会会长都来了,谈了什么?

"从来年是有情日。"一桌阖家团圆的年夜饭,一场岁尾年终之时的美味佳肴,美食也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年俗文化。在北方地区,"初一饺子,初二面"是流传千百年的民俗,丰富的面食制作技艺在此期间得以"大显身手"。霍州年馍、闻喜花馍、稷山麻花都是年节的非遗美食。而在南方,汤圆、麻糍、年糕是不可或缺的新年美味,如广西的大年粽、广东的"吹大糍"、浙江的"龙游发糕"等,春节期间各地的饮食风俗多种多样、花样各异,但其中承载着的吉祥、团圆和幸福等寓意却是大江南北的人们共同的新年期许。

古代有没有出现过“民族”两个字的合用呢?东汉时期,儒家学者郑玄曾在注释《礼记·祭法》时写过这样的话:“大夫以下,谓下至庶人也。大夫不得特立社,与民族居,百家以上则共立一社,今时里社是也。”其中,“民”和“族”虽然是第一次连在一起使用,可是这段文字里的民族并不是一个名词,不具有当代意义的民族的概念。

【香港故事】探访港式冰厅 感受古早菠萝包的香味与人情味

意大利维罗纳大学哲学系主任里卡多·波佐表示,共同点是建立对话的基石,对话可以缓解纷争。维护共同家园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弥合分歧,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穗港澳民营企业创新产品展在广州举行

关于FMI认证项目如何满足金融建模专业人才这一需求,Ian Schnoor表示,金融建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同时也是一个学科,既然叫学科,它就像全世界其他所有学科一样,如果你想介入一个学科然后想要学得好的话,无非就是下面几点,首先你要不断练习,然后要不断思考,然后练要练习得更多,这样您才有可能变得卓越。

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今天开通运营

就在会议举行的前一天,深圳市赴香港旅游“一签多行”、珠海赴澳门旅游“一周一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赴澳门旅游“一签多行”政策正式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5年多时间里,粤港澳三地已经多次突破原有体制机制障碍,时空距离越来越短,要素流通、市场一体化程度更进一步。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